详情

古桥遇奇缘题名寓深情——记来凤县接龙桥

百姓说事 12339阅读
李白之兄
李白之兄Lv.10楼主+关注
04-25 11:46 来自湖北
古桥遇奇缘 题名寓深情

——记湖北省来凤县接龙桥



湖北省来凤县接龙桥始建于1808年,距今已逾200余年,是名副其实的古桥。这座普通的古桥,因为与贺龙及其领导的红军发生联系,此后,又有幸得到时任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桥名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的题词,从而,这座饱经沧桑的普通桥梁,成为来凤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历史见证者,成为贺龙及其领导的红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红色纪念碑,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的教育基地。两位领导人的题字题词,表现了他们不忘革命前辈、不忘老区人民的情怀,蕴含了他们期望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加快发展、振兴经济、过上幸福生活的深切嘱托。

接龙桥位于湖北省来凤县城西南,横跨老虎洞河(又名蓝河)上,是来凤县内最大的清代石拱桥。

老虎洞河从来凤县城西北方向流经此地,汇入酉水河,将三官坪(又名三光坪)与土堡分割于两岸。当山洪爆发时,舟船难渡,交通受阻。河西山堡头为中华山的余脉,一直延伸至河岸,河中自生一个石堡突出水面。嘉庆十三年(1808),人们利用这自然生成的桥墩,用青石修建起一座双拱石桥,取名为霁虹桥(即雨后彩虹,以此形容双拱石桥的形状,并以霁虹命名桥名,颇具诗情画意)。人们认为桥头的小山堡与河中石堡为石桥所连,有延接龙脉之意,故又名接龙桥。

当时,接龙桥用青石条砌成,长80.45米,宽5.3米,有大小两拱,大拱跨度15米,小拱跨度10米。大拱桥面高出小拱桥面2米,两端均有石级上下,并建有石桥栏。拱中心的桥栏两侧,镌刻着“接龙桥”3个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等率领红军在鄂湘川黔边界地区打土豪、分田地、济贫困,开辟革命根据地。期间,在来凤县及其周边发生了忠堡大捷、红军包围龙山县城、官渡口反击战、胡家沟阻击战、红军第十八师游击来凤以及数千名群众参加红军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战役。因此,来凤县人民盼红军、迎贺龙,又赋予此桥新含意,“接龙”即迎接贺龙之意。

忠堡大捷:1935年6月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采取围城打援策略,越过宣恩东门关,直指宣恩县城,当夜向城内守敌(第四十八师和保安旅各1个团)发起猛攻。10日,红军扫清外围守敌,包围宣恩县城。从10日到12日,红军以小股兵力日夜轮流佯攻,围而不破。主力部队则养精蓄锐,准备打击前来增援之敌。

宣恩县城被围,坐镇恩施的湘鄂川边区“剿匪”总司令兼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徐源泉,急忙电令驻防来凤等国民党军队(简称“国军”)驰援宣恩。

由于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电台人员日夜监听敌情,因此,“剿共”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回电被截获破译。张振汉的回电,透露了敌人增援宣恩时间、行军路线、行军序列,即分左中右三路推进,敌张振汉率第四十一师直属队、特务营、第一二一旅为左路支队,由来凤县城经甘家沟、三堡岭西进。敌第一二三旅为中路支队,由宣恩李家河经来凤关口、老茶口、韭菜园西进。敌黄兴率第四十八师第一四四旅、新第三旅第二团和省保安第五团为右路支队,由宣恩李家河经冉大河、三叶台西进。张振汉令各部12日午后进至咸丰忠堡集结。

于是,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果断决定,集中主力于咸丰忠堡打援。当即命令红军第四师、第六师连夜出发,抢在敌人前面到达忠堡,占领制高点,构筑工事,阻击敌军。同时,电令围攻宣恩县城的红六军团,除留少数兵力牵制宣恩守敌外,余部火速赶至忠堡,围歼敌第四十一师。

13日,红二、六军团命令,分别对来凤刘家湾和刺猪槽之敌发起攻击,实施分割包围。国军企图杀出重围,与红二、六军团一部在来凤甘家坡、马鞍山一带展开激战。这时,进到来凤韭菜园一带敌第一二三旅,向红军第六师老鸦关阵地发起攻击,企图靠拢被围之敌。红军第六师奋起阻击,多次击退敌军。敌军伤亡很大,被迫原路退回宣恩李家河。此时,围攻宣恩县城的红军第十七师赶到咸丰忠堡,攻占了来凤构皮岭南山,与先期到达的红军第四、第六两师取得联系。被围之敌分割成三截,彼此处于孤立无援境地。张振汉第四十一师师部完全陷于红军包围,困守在来凤刺猪槽的狭窄低凹地带。

14日晨,红二、六军团集中红军第十团、第十六团、第四十九团、第五十一团和第十八团一部,共4个团又1营的兵力,向敌人发起总攻。2000多名敌军聚集在来凤刺猪槽一个不大的山凹里,负隅顽抗。张振汉亲自督战,数次组织突围都被红军击退。午后,红军用迫击炮炮击敌军指挥部,炸死敌第四十一师参谋长,师长张振汉被炸伤。下午3时许,全歼被围之敌。敌纵队司令兼第四十一师中将师长张振汉在来凤刺猪槽被红军生俘。张振汉被俘后表示投诚,受到红军优待。

15日,红军撤出咸丰忠堡。20日,红二、六军团在宣恩李家河召开了祝捷大会。

这次战斗,红二、六军团歼敌1个旅、1个师部、1个特务营,并给其他6个团的敌人以沉重打击,打破了国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对扭转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红军包围龙山县城:忠堡大捷后,红二、六军团迅速南下,决定以少量部队围困龙山县城,逼走来凤守敌,以来凤、龙山两县为中心扩建革命根据地。

由于龙山县城易守难攻,红军决定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包围龙山县城。

1935年6月23日,红军绕龙山县城构筑工事,将城内守敌围困。龙山县城驻有国民党刘文华团和地方保安团3000余众,突围无望,负隅顽抗,日夜盼望救援。

期间,湘敌何健从永顺、桑植派兵,欲援救龙山城内守敌,遭到失败。

红二军团第四师奉命驻守龙山县北面象鼻岭,构筑工事,以阻击来凤县城守敌救援。

官渡口反击战:1935年7月10日,来凤县城守敌国民党独立第三十八旅旅长潘善斋,以一支800人的“敢死队”为先遣,乘雨夜偷渡官渡口,欲袭击驻扎于象鼻岭的红二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策应县城守敌渡过酉水河与龙山县城守敌会师,以解其围。

“敢死队”爬上象鼻岭,即遭到红军5个连500余伏兵反击。当夜,月黑风高,敌我短兵相接,生死搏杀。“敢死队”死伤无数,溃败至官渡口抢渡翻船,复遭溺亡。战斗凌晨5时结束,毙敌500余人,俘敌200余人,溺亡数十人,“敢死队”被全歼,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红军亦有伤亡。其中红二连连长、指导员、排长均牺牲,负伤数十人。参战的特务连和其他3个连均有伤亡。

胡家沟阻击战:红二、六军团围困湖南龙山县城半月后,城内敌军弹尽粮绝、饥困交迫。国民党当局多次派飞机空投物资,但大多落于红军阵地。

1935年7月上旬,湘鄂川边区“剿匪”总司令徐源泉电令黄兴第一四四旅、省保安第五团、新第三旅约5个团兵力,从咸丰前往龙山增援。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获悉后,令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的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团,从湖南龙山招头寨奔驰来凤胡家沟阻击。

胡家沟是咸丰至来凤、湖南龙山县城必经之路,山高林密,沟坝纵横,谁先抢占有利地形,谁就会占据主动地位。

敌黄兴得知红军欲阻击消息,为避免重蹈刺猪槽战斗覆辙,故先遣省保安第五团于7月11日赶到来凤胡家沟,占领三家湾、马鞍山等山头,并在山头上修筑工事。紧接着敌人又抢占了来凤廖家沟、二虎坝、杉木岭一带有利地形,准备伏击红军。

7月15日,红军第十七师急行军50千米到达来凤革勒车。由于敌人已占据有利地形,红军由设伏变成进攻。红军部队在此作战前部署,并在革勒车场头关庙设立战地临时医院,当地群众自动组织担架队,积极支援红军战斗。此后,红军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一团分途由革勒车、正南至刘家坝、安乐等地向胡家沟推进,并在刘家坝召开战前誓师大会。

15日上午9时,战斗打响,两军激战于来凤二虎坝、廖家沟、马鞍山、杉木岭一带。10时,敌机轰炸助战,顺沟坝扫射轰炸,使红军部队进攻受阻。红军第四十九团在攻打大堡敌军时,一营负责正面主攻,激战一天,无法攻上去。红军第三连130多人,打得只剩下30多人,连排干部全部牺牲。直到天黑时,红军第五十团、第五十一团从大堡后面攻上去,将敌军逼至正中湾、廖家沟一线。敌军受到阻击,龟缩不前,不敢朝湖南龙山方向移动。在这次战斗中,歼敌数百,但红军也损失惨重,红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政委段培钦、参谋长马赤、第二营营长刘建举等壮烈牺牲,第五十一团团长周球保负伤。

当晚,红军第十七师在完成阻击任务后,主动撤离。

作为战场所在地的来凤三胡、革勒车群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参战红军送茶送饭、抬担架救伤员,为支援红军战斗作出了贡献。

红军第十八师游击来凤: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22个师又5个旅共130个团、加上地方保安团共30万人以上兵力,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仅2万兵力的红二、六军团,发起了新一轮“围剿”。

红二、六军团陷于困境,粮食匮乏,给养困难;活动区域大大缩小,兵力无法展开。红二、六军团主力只能在湖南龙山、桑植两县间150千米、南北50余千米的狭小区域内周旋;同时,地方反动武装势力较大,常遭其袭击。因此,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突围长征,北上抗日,并将留守根据地、牵制敌军、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的任务,交给红军第十八师。

红军第十八师在师长张振坤指挥下,带领两个团(第五十二、第五十三团)和随军行动部分师直机关3000多人,为掩护主力突围,轻装行动,兵分两路主动出击:一路由张振坤率第五十三团佯攻湖南保靖,将敌大部引向酉水河南岸,接着,猛攻湖南桑植、永顺,后又杀回湖南龙山;一路由第五十二团长樊孝竹率领,直插湖北鹤峰,把敌军引向鄂西,牵着敌人鼻子在深山密林中兜圈子。红军第十八师坚持游击战,虚张声势,声东击西,频繁出击,给敌人造成红二、六军团主力仍在湘鄂边区活动的错觉,从而拖住敌人,使红二、六军团主力顺利突围。

蒋介石立即调集各路兵力,将红军第十八师重重包围在湘鄂边境,这时已苦战半月的红军第十八师,兵力损失过半,两个团只剩千余人,处境十分险恶。

1935年12月3日,红军第十八师根据军团首长来电指示,决定迂回西进贵州与主力会合。22日,红军第十八师渡过酉水进入来凤漫水兴隆坳,正待休整,敌追击而来,红军趁敌立足未稳,将敌击溃后,沿鄂川边界疾进。敌误以为红军第十八师要进攻四川酉阳,盲目增兵设防,蒋介石电令一个师兵力埋伏于酉阳边界。红军第十八师乘敌不备,挥师南下,强渡酉水,轻取敌3个碉堡,于23日黄昏返回来凤百福司。

为摸清情况,红军第十八师参谋长兼第五十三团团长刘风率侦察排进百福司集镇侦察。行至集镇下街,遇见收摊不久小贩徐炳,他自告奋勇为红军带路。刚至集镇中街,与20余名团防兵短兵相接,敌仓惶退至集镇上街抵抗。侦察排战士奋起追击,冲在前面的刘风团长被敌冷枪所伤,右腿中弹。集镇外红军第十八师主力听见枪声,立即包围集镇,消灭了团防武装,当夜在此宿营。第二天,红军在集镇上大力开展宣传,发动群众,打了当地土豪欧大老板和欧二老爷,并惩处为富不仁奸商彭淑士,所得粮食、浮财少量留作军用外,大部分散发给当地穷苦百姓。

红军第十八师的到来,百福司土家族、苗族百姓大喜过望,全集镇群众喜迎亲人,把红军当稀客来款待,抢着为红军腾屋让房。至此,红军第十八师历经千难万险,暂时摆脱追击之敌,才得以吃顿饱饭,睡个安稳觉。苗族青年张云武带着一帮穷哥们,为红军舂米、喂马,一直忙到深夜。苗族老木匠张佩能冒着危险,主动收留一个患病不能行走的红军小战士。

次日拂晓,红军第十八师告别送行群众,再度开拔北进,中午时分到达漫水。连日长途奔袭与突围激战,红军第十八师减员很多,第五十二团幸存无几。师参谋长兼第五十三团团长刘风腿伤严重,不能随部队指挥作战。为便于统一指挥,部队在此整编,取消第五十二团番号,将所部人员编入师部警卫营,原第五十二团团长樊孝竹改任第五十三团团长。

部队继续北上,经螺丝塘、新街、旧司、腊壁司,于25日傍晚抵达革勒车桑树坪。此时,湘鄂川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已知红军第十八师进入来凤,急调鄂保安团火速开往革勒车桑树坪,在肇峰寨设下伏击圈。同时,来凤土匪头目田步云趁机作恶,纠集其匪部,对红军第十八师穷追不舍,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师长张振坤当机立断,率红军第十八师抢占山头,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追敌。鄂保安团在迫击炮、重机枪掩护下,轮番冲击红军第十八师阵地,激战数小时,敌人丢下20多具尸体,红军第十八师伤亡2人。

夜幕降临,敌增援部队由来凤县城陆续赶来,久战对红军第十八师极为不利,于是张振坤师长巧设空城计,避免与敌正面交锋。他派战士捡来几大堆柴禾,烧起熊熊大火,作出与敌夜战的架势,部队却悄无声息撤出重围,到离桑树坪仅1千米之遥的鼎罐寨宿营。是夜,桑树坪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从半夜一直响到天明。当敌人小心翼翼攻上桑树坪后,已不见红军踪影,便沿红军第十八师撤退路线疯狂追击。

12月25日,红军第十八师抵达革勒车向家寨。由于敌军紧追不舍,刘风团长伤势日重,已难随军行动,部队只好将他安置在一个农民家里养伤,留下一些银元,并派一名卫生员和警卫员照护。在部队离开向家寨不久,刘风团长和警卫员被坏人骗至羊子堡杀害,卫生员小刘因事外出而侥幸逃脱。

12月26日,红军第十八师离开来凤,后南下川黔,于1936年1月19日,到达贵州江口与红二、六军团主力会师。此时,红军第十八师仅剩600余人。

红军在来凤“扩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后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来凤是这两个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区域。红军在来凤几次“扩红”,数千名来凤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踊跃参加红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历经战火考验、建国后尚健在的来凤籍老红军——田凤武、刘可灿、刘存义、陈斌、陈在清、吴云清、罗云、周德安、张欣、姚顺成、钱治安、谢松柏、彭绍先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接龙桥的今昔:国民党调集重兵驻扎来凤堵击红军,在来凤县城周围构筑碉堡。在接龙桥上也修筑了一个大碉堡,并将桥上刻的“接龙桥”,改刻为“截龙桥”,意为阻截贺龙领导的红军。1949年11月9日,来凤解放后,“接龙桥”3个字恢复了本来面貌。

1963年,兴建来凤县城至百福司公路,接龙桥成为来百公路的第一座桥梁。此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将小拱的桥面与大拱填平,并补上钢筋混凝土桥栏,与原大拱桥桥栏相连,便于车辆通行。接龙桥虽然是座两百多年的古老石拱桥,但是载重的等级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15级。在“文化大革命”中,贺龙蒙冤被打倒,“接龙桥”3个字又被凿掉。1974年贺龙被平反,“接龙桥”3个字又重新刻上。1983年,省政府拨专款扩建接龙桥。

1984年4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来凤,在来凤县领导汇报工作时介绍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等率领红军先后开创了鄂湘西、鄂湘川黔等革命根据地,来凤县也是这些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位于来凤县城西南的接龙桥,与贺龙等领导红军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因此请总书记题写桥名。于是,总书记胡耀邦欣然亲笔题写了“接龙桥”桥名,后来镌刻于桥中央栏杆上,两旁还镌刻有工农群众参加红军、迎接贺龙的浮雕。1988年1月1日,来凤县委、县政府在桥头立碑,并镌刻碑文,碑正面镌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湖南桑植县人,是贺龙老部下,曾经担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六师政治委员)“继承先烈志,振兴湘鄂边”的题词。

进入21世纪后,由于载重车辆日益增多,特别是来凤武汉大道建成之后,改善了县城交通条件,为往返百福司方向车辆提供了新的通道,因此,有关方面采取措施限制载重车辆从接龙桥通行,以保护这一有着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老石拱桥。2002年12月16日,接龙桥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2年12月,州县公路部门投资180万元,动工对接龙桥加宽加固,另外,新修一条1.5米宽的人行下河道,2013年7月全面竣工。接龙桥这座历经200多年风雨的古老石拱桥,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

感谢您的赏脸阅读

3
5
10
15
20

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

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

缘冰、棋子、为梦喧闹只为你 、天意弄人、「似水流年」°、女孩般的幸福 、樱花树下、那纯美一笑 7人赞过

可能感兴趣

没有任何回帖,回复抢沙发~
1 7
城市通